我就要你好好的 Me Before You (原著作者: Jojo Moyes)
改編自喬喬莫伊絲暢銷小說《遇見你之前》。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編劇搭檔新銳導演西亞夏拉克,《冰與火之歌:權力遊戲》艾蜜莉亞克拉克、
《飢餓遊戲》山姆克萊弗林主演。一場出乎意料的愛情發生在他與她的身上。
Plot 劇情簡介 (引自 維基百科)
露薏莎·克拉克(Louisa Clark) 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女孩;她有一個穩定交往的男友、一個普通卻溫暖的小家庭,日子過得一成不變。但突如其來的失業,讓她不得不接下ㄧ份短期照護的工作,她的人生將會因此帶來什麼轉變?威爾·崔納(William Traynor),一個年輕有為的企業家,熱愛各種冒險與挑戰,擁有最不平凡的生活;但大雨中的一場事故,卻狠狠地奪去他順利的人生與事業。一切對他而都變得微不足道,無力且無奈,他所想的,只有盡快結束這一切。但他不知道的是,克拉克即將闖進他的世界,帶領他進入五彩繽紛的生活,這命定的兩人將會如何改變彼此的一生?
Before We Start….
老實說之前一直認為這類的電影總以「愛情」為主線, 輔以其它因素(最常見如疾病、事故)支持, 標榜 “Love wins. 愛情勝過一切" 的故事已經成為老梗, 淚腺乾涸如我應該不會感到絲毫興趣, 更別提讓宅女掏錢進電影院。
但天知道,3月考試結束休息的期間意外看到了長版的預告片 , 加上Photograph 這首洗腦情歌, 預告片真的神好看!!!!(光是預告片就讓我很想哭) 當下就決定先買書來看, 已經等不及電影出來! 斷斷續續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讀完原文小說, 雖然英文小說舉步維艱閱, 但淚在字裡行間已浸潤眼眶, 這股動人感卻在看完電影後轉為惆悵, 原來–愛似乎永遠是故事的主角
⊗ 防雷防雷-有雷有雷 ⊗
p.409 versus 110 min
其實這是許多小說改編最容易出現的狀況, 更甭提如哈利波特那樣內容飽滿的作品。即使我在讀小說的時候認為步調並不算太緊湊, 刪掉幾個章節也應該無大礙, 但結果卻大不相同。我認為電影的呈現就是工作團隊希望視聽人接收到的 “訊息" — 他們認為重要的內容。
這樣的刪減著實大大降低了感動的力度,許多的細節被忽略了,或藉由其他角色的台詞帶出整個事件的 “結果", 但 “過程"卻完全消失在影像中,於是情緒醞釀不足、感動便缺了那麼一點。譬如Louisa與Patrick之間的矛盾與隱藏的問題、Will手腕上自殺的痕跡、Louisa口中的"蛻變為完全不同的人"。
對於細節的消失無法說是錯誤,只能指向遺憾,難以將完整而動人的文字完全轉換成影像、有留下的就有丟棄的。
女主角的縮減–現代版灰姑娘
這其實是我對電影最不喜歡的地方,看幕後採訪知道導演希望將Lou營造成"天真自然"的女孩,或許這樣的角色刻劃更能呈現與Will原來生活的對比度,但卻將Lou變成單一面向的人。
小說裡的Lou也有自己的陰影與壓抑,這部分在電影完全消失,最後只剩下了Will問她為什麼不去大學、為什麼穿著這麼特別?
而Lou的蛻變與成長則變成幾秒長讀書的畫面、面對安樂死的恐懼只在後面的畫面有爆發,或許是因為故事節奏緊湊的緣故,對角色更深一層的刻劃便無法著墨太多, 但我仍為Lou被淡化的性格感到可惜。
深情–男主角唯一的選擇
Will 除了身體的殘疾之外其實完全符合白馬王子的形象,但我認為愛情電影裡的白馬王子已經夠多了(?) 除了無條件的對女主角好, 也應該有其他的刻劃。
Will 是一個很堅定的人, 這是在小說裡面可以肯定的, 他並不是一個眼裡只有 “愛" 的人, 他堅持原計畫也不只是為了讓 Lou 能看見更大的世界, 而是他明明白白的知道–無論他擁有再多都不是原來的自己了, 那個那麼熱愛生命的自己。
結語
會對於小說有這麼多的喜愛其實是因為他對於"人生"有更多的刻劃(相較於愛情)
Knowing you still have possibilities is a luxury.
畢業一陣子了, 於是老梗話題再度重現–“夢想與飯碗", 這個問題給在校生與工作者回答答案永遠都不同, 同樣的問題不斷重複
“你畢業後要做什麼?" “你做那個工作能賺多少錢?" “女孩子作那個不好啦!" “你做那個能做多久? 夢想能當飯吃!"
原來, 身旁的人不停在告訴我們 “一失足成千古恨", 所以即使放棄也不能夠失敗。
看完小說才給了我很大的力量, 能夠這樣去冒險是多麼珍貴的事情, 如果你不能夠熱愛你的現在, 那麼將來又能夠期待什麼?
期許我們 都不要成為抹煞別人夢想的大人。
ps. 最愛小說但是還是推薦大家去看看電影唷 ^^
留言列表